口腔医学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国际刊号:1003-9872
国内刊号:32-1255/R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2555 人次
 
    本刊论文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

  【摘要】 目的 观察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进行外照射治疗,B组32例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总缓解率高于A组(P<0.05);B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显著,癌细胞控制良好,毒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适用。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125I粒子;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14-01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因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而导致患者语言不利、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无创、高效、毒副反应轻的治疗方法,适合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本研究对3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疗效显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均为自2010年1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均符合《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相关诊断标准[1],均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将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2-69岁,平均(48.2±4.6)岁;发生部位:龈部7例,唇部3例,颊部5例,舌部10例,腭部5例。B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7-67岁,平均(47.4±4.4)岁;发生部位:龈部6例,唇部4例,颊部7例,舌部9例,口底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实施外照射治疗。仪器为6-MV直线加速器,水平野放疗剂量为30-55Gy,1.8-2.0Gy/次,5次/周。B组治疗前1周对患者行CT扫描,将扫描信息传入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常规全身麻醉,采用LOGIQ-5Expert彩超诊断仪经颌下引导,以肿瘤中心为穿刺点,以超声穿刺引导植入穿刺针,种植125I粒子(大小0.8mm×4.5mm,活度0.5-0.6mCi),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90-110Gy,每个病灶植入10-40颗粒子,粒子针平行排列,间距为1cm,植入靶体积影像学边界外植入1cm。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次日行头部CT检查确定125I粒子植入位置是否准确。观察两组食欲下降、疲乏、恶心呕吐、精神不振、脱发、骨髓移植等毒副反应发生情况,肿瘤变化情况。


  1.4 疗效标准[2] ①完全缓解(CR):肿瘤消失,3个月内未发现复发;②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50%,3个月内未发现增大;③稳定(NC):肿瘤减少≤50%或≥25%;④进展(PD):肿瘤增大≥25%或有新病灶产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B组总缓解率高于A组(P<0.05),见表1。


  2.2 毒副反应 B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龈癌、唇癌、颊癌及舌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恶性肿瘤,以手术治疗及放疗为主,但手术创伤较大,放疗毒副反应大,而且治疗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较高,疗效不佳。


  随着CT等技术和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的进步完善,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已逐步应用于人体恶性肿瘤。当前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照射已被应用于肺癌、前列腺癌、肝癌等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随着超声、CT及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25I粒子植入术前治疗计划系统也趋向成熟。125I属于低能量核素,半衰期为60d左右,能量27-35kev,组织穿透距离1.7cm。放射较低能量的γ射线,使DNA分子链断裂,并电离机体水分子产生自由基与大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引起肿瘤细胞损伤[3]。本研究中,B组总缓解率高于A组(P<0.05)。蔡菁华等[4]研究发现,相对放疗而言,125I放射性粒子具有定位精确、累积剂量高、舒适性高、并发症少、使用安全等优势,兼容性好,其外壳由钛合金制作构成,对人体无排斥作用,能够在准确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害。本研究中,B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


  综上所述,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显著,癌细胞控制良好,毒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适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05):378.


  [2] 黄代营,聂大红,冯崇锦。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1,5(5):508-514.


  [3] 谯朗,高俊飞,王恳,等。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45例分析[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12):2145-2150.


  [4] 蔡菁华,乔永明,高宁,等。手术和(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面部恶性肿瘤的疗效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5):37-38.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口腔医学》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口腔医学》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